为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《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》(教党〔2018〕41号),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五级工作网络建设,将心理健康工作落实到班级、宿舍,促进大学生之间的朋辈心理互助,学生工作处于4-5月期间组织并开展了大学生朋辈心理教育专题系列培训,参加培训的有各学院2018级心理保健委员以及朋辈心理工作室志愿者。
本期系列培训围绕心理保健委员的专业成长与个人发展设计内容,以讲座形式开展,共包括5个主题。其中童玉梅老师以“心理保健委员的职责与成长”为题,对心理保健委员的角色定位、工作职责、工作技能与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,并分享了情绪管理知识,以帮助心理保健委员学会自我调节。万伟老师以“朋辈心理辅导技巧”为题,围绕朋辈辅导关系的建立、“看、听、说”技巧以及沟通技术展开了深入讲解,并结合实际案例加深同学的理解,提升其辅导能力。沈立晔医生以“两性人际交往”为题,阐释了两性交往中的非语言信息,讲解了两性交往中男女不同心理和行为特点,以及各自遇到烦恼时应该选择的应对措施,以加强心理保健委员对两性问题的认识。曾艳老师以“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”为题,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内涵、来源以及理解心理健康标准的注意事项,并重点讲解了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人群的识别。肖凌燕老师以“阳光心态,健康成长”为题,先借助具体案例,从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阐述积极心理的特征和作用,再介绍阳光心态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构建阳光心态,以帮助学生学会自助及助人。
通过理论讲解、案例分析和现场问答,本期培训使心理保健委员明确了其角色定位与职责,了解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乃至心理危机的表现,掌握了朋辈心理辅导技能与心理保健知识,从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,动态观察并及时报告同学中存在的异常心理现象,协助学院开展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。

沈力晔医生邀请学生上台互动

肖凌燕老师讲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