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
心理学知识

您现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心理课堂 >> 心理学知识 >> 正文

新生适应之学习篇

编辑: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   发布日期: 2015-11-16   来源: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 
进入了大学的新同学,你们的学习动力有变化吗?
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督促,学习目标还明确吗?
面对大学课程,感到学习压力了吗?
案例:“在中学,我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学,就能考到高分。而在大学里,老师上课速度很快,虽然我很认真地听,还是不太理解一些知识,有些作业不会做,怎么办呢?课余时间多了,不知怎么安排,看到其他同学在听音乐或玩游戏,我也一起玩,事后又责备自己浪费了时间,好迷茫啊” 王同学一筹莫展。

一、案例分析
王同学出现明显的学习适应不良,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: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。中学阶段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,而对于“为了什么而学习”、“该学什么”等问题缺乏思考,从而造成学习动力不足。二是学习方法不适应。中学是老师领着学、看着学,而大学学习强调探索的自由、思想的自由,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自学,王同学要完成由中学的“要我学”到大学的“我要学”的转变。三是自我管理能力不足。王同学过去的学习、生活都是由老师和家长安排的,而大学的时间、空间自由度加大,王同学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,完成由“被动”到“自主”的转变。

二、对策
1、合理规划学习目标。
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专业知识、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,王同学首先可以了解专业要求和发展方向,制订出四年基本规划,如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,构成什么样的知识结构,培养哪些能力等;其次,王同学要从实际出发确定阶段性具体计划,如一个学期、一个月或一周的安排,内容包括学习的重点、学习时间的分配等,并付诸实施。
2、强调自学能力,逐步培养创新性思维。
大学的授课一般是提纲挈领式的,讲授之后的理解、消化、巩固等各个环节需要王同学自己完成,因此王同学需要课外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,深化专业知识。在学习中要敢于提问题,在问题中阅读,在问题中思考,在问题中探讨,逐步培养学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。
3、加强自我管理能力,打造个人品牌。
王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一些社团,如理论研究型社团、文艺活动性社团、社会服务型社团等,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、协调、人际交往等能力,学会判断和决策,也使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,促进自己全面发展。

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有句名言:“中学阶段,学生伏案学习;在大学里,他应该站起来,四处瞭望”。 愿王同学掌握大学学习方法,不懈奋斗,在理想的道路上飞得更高、更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