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大学已经一个多月了,你是否感觉周围牛人太多,不知如何出类拔萃?是否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,又充满迷茫?是否觉得周围人都不太熟,很难融入环境……?小编将和你一起聊一聊。
案例:“我在中学时可谓是宠儿,父母、老师、朋友都喜欢我,夸我聪明,学习好,我自己的感觉更不用说。在大学里,许多人脱颖而出,有的人能歌善舞,有的人能舞文弄墨,有的人社交面广,而我什么也没有,真觉得自己糟糕透了。”赵同学在纳闷。
一、案例分析:这个例子反映出新生入校后的心理适应不良问题,主要原因是自我意识出现了偏差。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,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心理系统,它是从周围人们的期待与评价的过程中,由主观体验而发展起来的。赵同学在高中阶段是学习的佼佼者,老师的青睐,同学们的羡慕,使他成为同龄人的中心,无形中可能会产生某种过高的自我评价。而进入大学后,周围的同学都是成绩优异的佼佼者,赵同学进行自我评价的参照对象发生了改变,他发现自己很平常,这一突然的变化使他措手不及,心理失衡。
二、对策
1、正确认识自我,合理角色定位。
大学评价学生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,能力、特长也是重要维度,所以赵同学要全面了解自我,包括自己的性格类型、情感特点、专业特长、兴趣倾向、能力特点等。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难免有偏差,赵同学还需要根据他人评价、自己的活动成果等恰当地评价自我,思考“我有什么特点”,“我今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”等问题,这样有利于角色定位,适应新环境。
2、积极悦纳自我,恰当展示自我。
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。赵同学可以接纳真实的自我,喜欢自己,不苛求自己,建立合乎自身实际的目标,在积极的心态中展示自己的优点,将会有愉快感、满足感、价值感等。
3、努力塑造自我,积极超越自我。
赵同学要按照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设计自我,既注重自我的独特性又不固守自我,不断地挑战自我,发掘自身的潜能;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,又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,持续寻找新的成长点,形成一个新的自我。
苏格拉底有一句箴言:“认识你自己!”人的一生,始终都在探索自我、实践自我、超越自我,希望大学生们都能做一个“自如的我,独特的我,更好的我”。